吴哥古迹
吴哥王朝(公元9—13世纪)是柬埔寨历史上的兴盛时代。以建筑和雕刻艺术为代表的吴哥文化,是柬埔寨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吴哥古迹位于柬埔寨暹粒省金边湖北面,包括吴哥王城和吴哥窟古刹(吴哥寺),共有大小建筑物600多座,分布在面积约45平方公里的丛林中。但这个世界古代文明璀璨的瑰宝一直湮没在荒野蔓草中达400年之久。原因是,从14世纪中期开始,真腊屡遭外族入侵,吴哥王城多次沦陷。为了避开外患,真腊国王只好在1431年迁离吴哥王城,于1434年定都于金边。嗣后,越南人乘机入侵,19世纪又沦为法国殖民地,失去主宰自己命运的高棉民族只好让这座美丽的大城静悄悄地神秘地隐藏在茫茫丛林中,400年后才被法国的博物学家毛霍德在丛林探索中发现,而重现光辉。
吴哥城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市,城墙每边长3公里,高约7米,厚3.8米,全部用赤色石块砌成,连5座城门也全是石制的,城外有城壕环绕。城门高约20米,顶上矗立一尊石刻神像,人们尊之为首都保护神;城门两侧又各有一尊长着3个头的石刻神像。城中最主要的建筑是巴戎寺,它位于城的中心。寺的中央是一组由16座相连的宝塔构成的建筑群,最高的一座涂金圆形宝塔,高45米,四周环绕的塔身上布满石刻。此外,还有皇宫、大广场、御浴场、文武官署和巴芳寺等许多佛堂。一般居民住房和店铺则分布在城墙外的附廓和近郊。整座城池布局合理,街衢开阔,建筑设计别具匠心。
吴哥寺是吴哥地区最主要的古迹,也是举世闻名的建筑奇观。寺的主体建在一座石砌的台基上。台基分为三层,第二层四角各有一小塔,各层四边都有石砌回廊和石雕门楼,最上层筑有五座莲花蓓蕾似的尖塔,中央最高者离地65米。柬埔寨将它作为国家的象征,绘于国旗之上。这些宝塔象征着印度教和佛教神话中的宇宙中心和诸神之家,称为“山庙”。当时的国王都要修一座山庙作为死后的墓地,吴哥寺便是它的创建者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陵墓,建于1112年—1201年,又名吴哥窟,包括十多座古老建筑物以及几十组次要的遗迹,总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整座陵墓最杰出的是五塔之下每层台基四边石砌回廊壁上的浮雕,最低一层浮雕回廊四面约长800米,题材大多取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中的神话故事,刻画生动,想象力丰富,技巧高超,是高棉(柬埔寨古称)浮雕中最精妙的代表作。